Jockey Club Museum of Climate Change - Decade of Change

3192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融冰如何改變一個國家的生活方式?格陵蘭獵人相傳幾百年的傳統正面臨威脅。亞魯伯.盧卡森的世界正在他周圍融化。這位64歲的因紐特人在年輕時可以在格陵蘭西海岸冰封的烏馬納克峽灣坐着狗拉雪橇打獵至六月。這照片在四月拍攝。這故事內所有照片都在峽灣拍攝。

131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蘇格蘭高地的加里東大森林是狼、熊和大山貓的家園,可是,林木因工業及農業發展遭砍伐移平。蘇格蘭鹿因此缺少捕食者,加上競獵傳統,令數量不斷上升,牠們吃掉樹苗,導致原始森林難以重生。

在蘇格蘭高地上,23,000英畝的阿拉達爾原野保護區漸漸回歸野生狀態,重新種植了超過一百萬棵原生樹木,碳匯亦得以復原,歐亞紅松鼠和鷹的數量飆升,他日或可重新引進狼類。

為了保護樹苗,尼爾與其團隊必須捕殺大量鹿隻。他們願景中可自行調節的大自然正忍受着備受爭議的人為干預。

尼爾自十六歲起在阿拉達爾保護區工作,當重新種植的樹苗長大至殘存古老森林的高度時,他已到六十耳順之年。

2023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切爾尼亞哥斯基湖是一自然保護區,位於華沙莫科托夫區,是華沙居民最愛的冷水浴場。背景中矗立的煙囪,是波蘭最大及歐洲第二大的火力發電廠。發電廠有三組加熱部件、三台燃煤蒸氣爐及一台100%燃燒生物質的K1蒸氣爐,供熱予華沙55%的建築物,供電量足以點亮1,000萬顆60瓦燈泡。

1016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黑曼巴是一支全女班非武裝反偷獵隊伍,在南非東北部克魯格國家公園附近的巴盧萊自然保護區巡邏。黑曼巴隊員接受反偷獵及生存技巧培訓,學會識別和追蹤人類和動物,並懂得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避免衝突。這些訓練非常重要,因她們追蹤的都是偷獵者虎視眈眈的野生動物。

她們的反偷獵策略包括:每天在公園範圍內進行「視覺巡查」,黎明時徙步巡邏,黃昏乘車;在關鍵地點如已知的出入口,設置觀察站及監聽站;以及監測熱門水井,以防偷獵者下毒。黑曼巴隊亦居住在保護區內的組合屋,使她們可時刻在區內出入。

黑曼巴隊獲頒發聯合國最高的環境獎項「地球衛士獎」,她們成為包括偷獵者在內,所有居民的榜樣。身為女性及母親,她們比起全副武裝男性反偷獵部隊,贏得不一樣的尊重。

1000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過去,在礦場婦女一直在男人身旁工作,但卻被認定會帶來厄運。

工作待遇差異,對採礦作業認知不足,危機四伏的礦坑,以及男礦工間抱持着「礦洞工作不適合女流之輩」的共同信念,令她們感到被貶低、被輕視。因此,大部分婦女選擇離開礦坑,轉而投入露天採礦工作,實際上是清理尾礦。

她們的困境是暴力、殖民和流徙歷史過程所造成。

波托西礦在476年前遭掠奪及剝削。波托西山或波托西的里科山是西班牙語名稱,在基丘亞語是「Sumaj Orck’o」(意即「美麗山丘」)。現時看來,「美麗山丘」之名很有諷刺意味。

位於玻利納亞波托西省里科山的眾多礦場,從古至今依然是採礦重地。海拔超過4,500米高的里科山中,延綿不斷的坑道互相連接着取之不竭的礦場,為西班牙帝國以至整個歐洲在征服美洲期間供應白銀,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地區。廿一世紀仍在進行資源開發的里科山,為歐洲帶來了財富和繁榮。西班牙人的富強,是由在礦場被強制勞動的土著奴隸的性命換來的。

波托西市仍活在里科山的陰霾中。礦山開發持續是本地經濟的基礎,而玻利維亞在獨立成國後兩個多世紀,仍未能為礦井訂立有效開採期限,包括小童在內的無數礦工持續喪命。每天約15,000名礦工下降至玻利維亞條件非常艱苦的礦井中,在超過80米的地底下,氣溫上升至40°C,空氣中混雜濕氣、塵土、銀、硫和砷顆粒。在這種極端條件下工作的人,壽命鮮有超過45歲,縱然如此,人們仍每天在山腹中工作。

波托西礦場是拉丁美洲中若干最古老的,半個世紀過去了,依然在運作。這些礦場也是巨大的,未癒合的傷口。最初,這是西班牙征服者為剝削殖民地而造成的傷口,但時至今日,歷屆政府都沒有修補這些傷口的意思。

3260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共30輛消防車和直升機、及超過230名消防員仍在山火現場。桌山國家公園及消防組織WOF亦在協助救火。

212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嚴冬中,一隊研究人員駛向斯瓦爾巴群島(北緯80°)附近的邊緣冰帶。在這裏,氣候變化導致冰層急劇變薄,曾經冰封的航路現已打開。海冰流失,往日被遮蔽四至六個月的水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暴光。研究隊伍正進行考察,瞭解這些微光如何徹底改變極地海洋生態系統。

937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1904年,澳洲藝術家弗雷德里克.麥卡賓繪製三聯畫《拓荒者》。在維多利亞州馬其頓山附近,麥卡賓僱用模特兒繪畫這作品,三聯畫中風景是他的朋友威廉.彼得.麥格雷戈持有的土地,麥格雷戈是BHP礦業公司第二任董事長。

麥卡賓對其作品的敘事總是含糊其辭,《拓荒者》無疑為圖中的人物添上浪漫色彩,他們為了大規模養殖進口家畜,瘋狂砍伐和焚燒樹木來夷平土地,這些動物的分趾蹄踐踏新開墾地,造成土壤成分永久改變。

畫中展現了佔領澳洲大陸的歐洲的拓荒者,忽視千萬年來孕育土地的土著社群,卻無意間預言了英國人長久主導澳洲流行文化、持續剝削該國經濟以及破壞澳洲自然環境。

2966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靠近那堆填區,我離遠觀看時誤認是一座山,工人不斷將垃圾分類、磨碎、清理、切割及回收。排列在高速公路與堆填區之間,又長又乾又多塵的道路上的棚架及棚屋內極之炎熱。汗水尤如頸鏈上的串珠,熱力令人覺得現實模糊,空氣像在燃燒。人們每年產生13億噸垃圾,只有9%的塑膠垃圾得以回收,回收的需要只會越來越大。人類為此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在發展中國家尤甚,他們需要在危險且通常有毒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我們必須謹記他們的人性與尊嚴,並採取相應行動。

1934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阿米爾的肖像,拍攝時36歲,是善那路.加列果園及咖啡種植場的東主。阿米爾本是非法伐木者,隨後轉型實踐可持續農林混合作業,在居住地附近的南巴里桑山脈國家公園內,保護森林防止砍伐。

2987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15歲時,我開始工作,第一份工是礦工。隨著年紀長大,我更享受我的工作,因為採礦變得容易,而且工資亦變得更好。唯一不變的是,這仍然是一份非常艱苦的工作。我最喜愛這份工作是因為情誼,友情,每個人都要互相依賴。對工作而言,露天開採是好事。來自拉姆尼的人很多,你會很驚訝有多少人在這裏工作。雖然市內塵土飛揚,但我們的釣魚俱樂部每年也獲得200英磅。他們在道里斯村興建廣場和人造欖球場,在梅瑟蒂鎮築起大會堂。工作非常重要,因為這裏甚麼都沒有,如果沒有工作,這裏只是十分貧乏之地。

283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我們四周都被水包圍,我們無處可逃。人們飢餓致死,水災是罪魁禍首。」

70歲的妮雅姬.尹邦利用木棍平衡身體,在避難所溫雛小學外的洪水中行走。夜幕低垂,小學內幾乎沒有房間,妮雅姬在睡前再伸一伸腿,如果她整夜留守,就不會失去她的據點。

631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此照片拍下西約克郡渡輪橋C發電站內最後一場板球比賽,比賽在2019年幾座冷卻塔清拆前進行。英國計劃於2025年淘汰剩下所有燃煤發電站,此固然是邁向潔淨能源規劃的重要一步,但對很多工業社區而言也是重大的文化及經濟損失,隨着這些標誌性建築變得過時,當地景觀也將改變。

地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電話
3943 9632
電郵地址
mocc@cuhk.edu.hk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星期三、星期日,公眾假期及大學假期(12月24及31日,及農曆除夕):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