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腳下,有一個不斷增長、複雜的對話正在進行中。
菌根真菌將自己編織到根的尾端,將它們連接到一個巨大且極度複雜的協作結構中,這結構具有集體溝通及組織的能力。這些地底網絡餵飼植物,保護它們免受疾病侵害,並協助它們迅速吸收大氣中的碳。它們有自己的自然生物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其疊加生物量超過所有動物總和。
由真菌組成的化合物已被證實有助治療癌症和糖尿病,甚至可能能醫治愛滋病和寨卡病毒等傳染病。現時,全球15%的疫苗和生物生產藥物來自真菌,當中包括許多抗生素,如盤尼西林。
在巴基斯坦堆填區中,新發現一種在土壤中生長的菌絲體,可以在數星期內分解聚氨酯塑膠(簡稱PU);而其他菌絲體可降解有害重金屬、吸收漏油的污染、消耗持久性農藥,甚至可修復輻射場所。
真菌的能力五花八門:植物疾病的生物防控、生物肥料、解決糧食短缺、農業廢物處理、生物燃料、土壤再造和植物配方商品;它們能有效減輕我們施加在大自然和其資源的壓力。真菌學值得我們關注及支持,其研究結果與解決我們眼前的難題息息相關。
雖然菌絲體的化石比其他生物物種的化石更加年代久遠,在估算的380萬個品種中,超過九成仍未被了解。我們持續侵蝕森林,使用機械化工業耕作破壞土壤,加劇氣候變化,如果真菌消失,拯救我們的潛力亦會一併消失。
為了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可持續和互惠關係,真菌學為我們提供了過去的紀錄,以及共生未來的可能性。這個未來,是人類和非人類動物、植物和真菌在蓬勃生態系統中共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