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xhibit section

極地精靈──北極狐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新展品——北極孤

參觀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訪客,都可近距離觀察一項最新展品——北極狐。北極狐一身白皚皚、蓬鬆的毛皮,不但叫人一眼辨出,而且有助這極地精靈適應地球上最惡劣的環境之一。

冬天時,這身美麗又厚重的白毛幫北極狐融入無邊無際的白雪。牠們的腳底上長着長毛,所以可在冰地上行走而不打滑。而牠們的小鼻口、短腿和小耳朵,則有助減少熱量流失;像刷子般的蓬鬆尾毛,也可讓牠們在休息時保溫。

北極狐極其耐寒,能在低至攝氏零下五十度的冰原上生活。牠們居於地洞中,避開凜冽寒風;一旦颳起暴風雪,更會躲進雪堤內尋找庇護和保暖。

夏天時,北極孤白色的皮毛脫落,長出啡色或灰色的皮毛

北極狐每年換毛兩次來維持保護色。步入夏天時,牠們的毛皮除了肚子和尾巴部分仍是白色,其他部位全換成棕色或灰色,毫無破綻地融入夏季苔原植被的色調。

北極狐主要捕獵鼠類作食物,例如旅鼠、田鼠及松鼠等,有時也會換換口味,捕捉小鳥、魚類,甚至到草叢找漿果吃。然而到了冬季,覓食變得較艱難時,這些小白狐就會悄悄跟蹤極地最強的捕食者北極熊,揀食對方吃剩的獵物。

擁有一雙尖耳朵的北極狐,聽力非常敏銳。即使獵物藏身於雪下的地道,北極狐也能準確追蹤對方的位置。動手獵殺時,牠們會瞄準目標,然後突然高高跳起,並借躍起的力量,狠狠擊向雪地下的獵物。

深雪中的北極孤

體型比雄性略小的雌性北極狐,每次能誕下五至九隻小狐,亦有多達十四隻的。聰明而有責任感的北極狐父母,會一同肩負照顧子女的責任。

如不少北極的物種一樣,北極狐正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危機。冬天時,北極狐要到海冰上尋找海豹的屍骸作食物。由於在海冰覓食的競爭較小,海冰對北極狐的生存來說很重要。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科學家,早前研究追蹤十四隻年幼的北極狐,觀察牠們如何面對生命中首個寒冬。結果發現,其中三隻到海冰覓食的小白狐度過了冬天,但停留在大陸上的十一隻同類,則無法存活。*

僅存的三隻小北極狐,當時穿越達一千七百哩外的海冰,逗留五個月時間,才得以度過寒冬。然而近年海冰覆蓋持續減少,對北極狐以至其他極地物種的生存,構成重大威脅,情況教人憂慮。

 

 

 

*Pamperin, N. J., Follmann, E. H., & Person, B. T. (2008). Sea-ice use by arctic foxes in northern Alaska. Polar Biology, 31(11), 1421-1426.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ogo CUHK Jockey Club Initiative Gaia logo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