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從未如此貼身 • 環保社區 綠色生活
氣候變化──從未如此貼身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的同學,藉悠揚的歌聲喚起更多人愛護地球之心,鼓勵大家實踐環保低碳生活。
五月十二日,「環保嘉年華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展覽2015」開幕禮的表演學校——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的同學獲邀與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兼地理系教授馮通教授見面,暢談緩解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環境。李兆基中學的師生素來熱忱推動環保,曾奪得「匡智香港賽馬會全港中小學社區有機農耕比賽」多個獎項、「漁農自然護理處及蔬菜統營處有機耕種及明火烹飪比賽」冠軍,以及「香港地球之友知慳惜電節能比賽」學校組季軍等。
活動當日,同學先到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參觀,了解更多有關氣候變化和環境的最新資訊,當中包括李樂詩博士在北極、南極和珠穆朗瑪峰的考察工作、衛星遙感監測空氣和海洋污染,以及中文大學在環保方面的創新研究等。參觀完畢,學生跟馮教授閒談,分享大家對氣候變化的看法。馮教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而同學亦從對話中表現出他們對環境議題的認知及理解。
有同學提出看完展覽後對北極的印象加深了,並知道北極冰川融化並非跟自己的生活會毫無關係。冰川溶化令到海洋水位上升,很多低窪地方如威尼斯、荷蘭、孟加拉和馬爾代夫等已受到嚴重影響。
馮教授問同學,如果冰川繼續融化,香港會有什麼危機?同學們熱烈討論,大致認為香港屬海洋性氣候,氣候較溫和,應該不會出現全面和永久性的陸沉。另一方面,暴雨洪水會造成大規模的水浸,影響民生、經濟、基建和交通等。而且香港有不少危險斜坡,如受暴雨衝擊引起山泥傾瀉,將危害市民生命和財產。北極看似遙遠,但其實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機已近在咫尺,我們必須正視。
抗衡地球暖化,同學和教授都同意應從日常生活節能減碳和開拓再生能源兩方面開始。日常生活方面,同學提出4R(Reduce, Re-use, Recycle, Renew),要珍惜資源,可繼續使用的不要丟棄,破的修補,舊的翻新,做好回收,減少購買新東西,減少廢物。
發展再生能源則引發了另一場有趣的討論。有同學提出了太陽能、風力發電和生物柴油等常見的再生能源。原來中文大學所有宿舍都裝置了太陽能集熱器,主要用於供應熱水。至於風力發電,由於香港的平均風力不高,不太可行。馮教授又指出香港機場不少車輪均使用生物柴油,但這些生物柴油多是來自有豐富農產的國家。香港沒有多餘的農作物,那廚餘又可否用來提煉成柴油?轉用再生能源又會否令電費上升?以上種種都是值得大家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同學們經過深入反思,都同意氣候變化已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實質的影響。如何緩解氣候變化,是我們這一代人逃不掉的責任。
環保社區 綠色生活
環保有時是政客的議題,有時可以反映商家的良心,有時又引起激烈的學術辯論。隨著氣候變化挑戰日趨嚴峻,推動環保逐漸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從自己開始,減碳節能,善用資源,為地球的未來盡一分力。
今年四月十一及十二日,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舉辦「環保嘉年華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展覽2015」,將氣候變化的最新情況以及多項綠色生活資訊,以生動活潑及互動的形式,帶入社區,讓更多市民關注這項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一連兩天的「環保嘉年華」,把近二萬五千名關注環境的市民都帶到了深水埗,氣氛熱烈。今年嘉年華更首次加入「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展覽元素,向市民展示氣候變化的迫切性、世界各地共同面對的困局,讓他們更瞭解自己的角色和應有的責任。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不但在百忙中抽空出席擔任嘉年華開幕禮主禮嘉賓,更與其他專家就「低碳•藍天」主題和市民作分享。
其他有趣活動包括電腦互動遊戲攤位、香港有機資源中心介紹有機耕種、五育中學展示其「創新能源項目設計比賽」冠軍作品「未來之樹」和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合唱團演唱原創環保歌曲等。另外中大學生又在現場示範利用廚餘製作環保酵素,看到廚餘竟可變成有清潔效力的酵素,市民都大感興趣,對綠色生活印象更深。
參加環保嘉年華的小學生Frederick說:「我最喜歡的是電腦問答遊戲,學到很多關於環保的知識。又和Gaia合照,把照片上載至Instagram和Facebook跟朋友分享,還贏取了限量版MoCC環保袋呢!」比他大一歲的姐姐Melanie說:「今天我不僅體驗了很多有趣的遊戲,還記住一句話,那就是:守護地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