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環保嘉年華2019

icon date s 2019年5月25及26日 (星期六、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為響應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於今明兩天(5月25及26日)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舉辦「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環保嘉年華2019」,向公眾傳遞有關氣候變化和綠色生活的資訊。

「環保嘉年華2019」啟動禮於今天(5月25日)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中大副校長霍泰輝教授、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體育及環保)鄧詠茵小姐,以及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擔任主禮嘉賓。

霍泰輝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中大與馬會一直合力在社區推廣環保教育。我們衷心感謝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中大成立了全球第一所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博物館亦在馬會支持下,於去年推出『綠識追蹤』網上環保平台,鼓勵大眾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過去一年已有逾2,000人加入「綠識追蹤」行列。我代表中大感謝環境局及轄下的環境保護署,以及各學校和團體的鼎力支持,令環保嘉年華得以順利舉行。」

馬會一向積極支持環保工作,與中大更是合作無間,除了共同成立「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馬會亦於2017年支持「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通過多元化的環保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各個社區對氣候變化的關注。馬會更於去年與中大攜手成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SDSN香港),透過促進各界的協作,推動由聯合國訂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黃錦星局長表示:「是次環保嘉年華主題環繞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而為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採取及時行動就是其中目標之一。氣候行動正是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包括在2017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載述香港2030年減碳新目標及有關行動計劃,以及其他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此行動藍圖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制訂,是委員會內16個決策局和部門協作的成果。與時俱進,我們已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由下而上以及由社會持份者主導的公眾參與過程,就香港邁向2050年的長遠減碳目標和策略等廣納民意,然後向政府提出建議;同時,委員會將向公眾說明碳排放對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作廣泛公眾教育,須知低碳轉型,人人有責,包括從日常衣食住行做起。委員會的公眾參與活動快將開展,期望屆時大家積極參與和發表意見,亦請大家坐言起行,節能減廢減碳。去年,環境局亦推出『低碳生活計算機』,方便市民大眾各自評估在衣食住行四方面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好讓知己知彼,並有減碳錦囊,幫助大家如何加強實踐低碳生活。」

博物館於啟動禮上頒發「綠識追蹤」網上環保平台2018/19年度大獎,表揚減碳成績優異的「綠識人」及「綠識團」。「綠識追蹤」現正招募新會員,詳情請瀏覽活動網站:https://action-monitor.mocc.cuhk.edu.hk/

為期兩天的嘉年華獲政府,以及多所學校和團體支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及轄下的環境保護署、Bye Bye Plastic Bags、香港地球之友、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Lensational、香港培正中學、雲耕一族、香港夏威夷小結他聯會、中大聯合生態學會,以及蒲窩青少年中心。

 

 

poster v10 01 final 
地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電話
3943 9632
電郵地址
mocc@cuhk.edu.hk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星期三、星期日,公眾假期及大學假期(12月24及31日,及農曆除夕):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