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將於2023年10月舉辦「褪色的珊瑚」到校流動巡迴展,向學生展示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威脅,並啟發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維和實際行動。
活動內容
日期 2023年10月
對象 本地中學生
報名 請於2023年8月4日(星期五)前填妥網上報名表格,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費用 全免
語言 中文及英文,輔以粵語講解
查詢梁嘉穎先生(3943 3975;wayneleung@cuhk.edu.hk)
這部分的展品主要由知名環保人士及探險家李樂詩博士捐贈,其中包括李博士透過多年來在「三極」(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的實地考察工作,以及由中國內地多所研究中心的網絡所收集的照片和資料。這些珍貴的展品生動地向參觀者展示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及其宏觀的影響。
衛星遙感及環境監測 以互動多媒體方式展出各類透過衛星遙感技術及其他先進技術取得的環境及氣候資訊。通過地理信息科學的應用,參觀者可親身探索地球在時間和空間上如何改變,以及了解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環境以至他們的日常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新研究 展出香港中文大學在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創新研究成果,並向參觀者介紹相關範疇的技術發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潛力。
環保工作需要社區的支持。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多年來致力推動香港環保發展。這部分展出由馬會支持的多項社區環保項目,利用多媒體互動展品,推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十二項:「負責任消費和生產」,並鼓勵參觀者作出個人承諾,改變消費習慣,從源頭減廢,積極投身綠色生活。
1. 綠活家居
所有產品從生產、運輸、銷售以至銷毀的過程中,都會排放温室氣體,日常生活中選擇使用的每一件產品和作出的每一個行動,都對我們的碳足跡有深遠影響。 「綠活家居」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 AR)技術,鼓勵公眾將低碳行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2. 熱島求生
城市熱島效應令香港這個繁華城市變得越來越熱。透過全像投影,大家可以了解何謂熱島效應,和此效應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並學習能讓我們的城市再次好好呼吸的秘訣。
3. 減碳農莊
任何人都擁有同樣的能力去緩減氣候變化。透過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 AR)技術,從農莊內尋找不同的動植物,以瞭解糧食生產背後的碳排放及對環境的影響。讓我們為了氣候、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而調節飲食方式。
「低碳高能」透過不同的電視遊戲,從種植樹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三方面展示大自然力量,希望大家在遊戲中學習珍惜地球上的資源,保護樹木和學習潔淨能源的資訊。
5. 氣候變化歷史廊
地球的氣候亙古以來一直在轉變。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 AR)技術,「氣候變化歷史廊」將帶領你探索豐富的氣候變化史,認識國際社會如何認知並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
科學家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全球各地作實時環境監測。透過全像投影技術,配上時間軸,「地球時光機」揭示多種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重要數據,包括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全球溫度、北極海冰面積、極地地區冰川質量的變化、南極臭氧洞面積、珊瑚白化及全球能源耗用量的變化。
7. 冰芯啟示
冰川──由積雪經過長年累月壓縮而成,詳細記載著地球的氣候歷史。科學家從冰蓋鑽取冰芯,分析被冰封的古氣候數據,推算出遠至八十多萬年前的大氣狀況。「冰芯啟示」將動態影像融入實體展品,帶出冰芯的故事。
北極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氣候變化導致兩極冰蓋及北極海冰面積和厚度大幅度萎縮,令動物失去原生地,也令南方植物開始入侵,大片凍原植物最終將被森林取代,不再適合北極動物棲息。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 AR)技術,大家可以在雪原上尋找不同的北極動物,瞭解牠們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9. 氣候行動承諾
「氣候行動承諾」鼓勵大家承諾以實際行動回應氣候危機。你可以設計帶有自拍照的電子明信片,在個人層面上實踐綠色生活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分享減少碳排放。
歡迎學校和機構借用展覽組件,費用全免。請於網上提交申請
搜羅有關環保、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的資訊,啟發大眾市民以個人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選擇6或60天挑戰,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從生活細節減少碳排放
公眾可通過此「網上環保平台」記錄「綠識目標及行動」,並分享最新的環保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