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Museum of Climate Change - Decade of Change

3107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世上最城市化、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這裡根本沒有任何森林。

我想逃離城市中心,冒險走進荒涼景觀中。

遇見一棵孤獨的惜德樹,被風雕琢而成。

作為國家文化遺產的標誌性符號,惜德樹世世代代生長在卡塔爾的沙漠中。

它在最嚴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是一座慰藉和希望的孤獨燈塔。與城市環境形成象徵性的對比。

460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我們呼吸所需的氧氣,有一半來自藻類的光合作用,它們是水中和地球表面的主要供氧者。我們和所有水中生物都依賴着藻類。

1632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來自艾斯特提(肯雅安博塞利)的大動物基金會(Big Life)護林員發現因乾旱而離世的牛羚。當降雨不足時,食物和食水都會短缺。

1790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人類與自然之間有甚麼聯繫?在不斷提出這疑問的時代,「自然.人」(Humanature)計劃憑潛意識選擇圖像,包括這張照片,以代表這些保育狀況的當前心境。照片拍攝於哥本哈根動物園。「自然.人」不會給予答案或指出某個問題, 而是保持中立,將詮釋權留給觀眾。

816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我嘗試透過逆轉看待事物的方式來創建一個悖論。我以負片影像製作反常的觀點,以冰展現熱能。冰川的裂縫變成火山的裂縫,水變成熾熱的土地。攝影上的正負反轉無法改變事物的狀態:水依然是水,冰依然是冰。這些圖像不代表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儘管如此,我希望圖像能引導我們思考。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素,把水想像為熱和火雖然會令人不安,但可以令各位思考我們對地球的危害,並反思自己是否已盡力改善。每人作出微小的貢獻,足以拯救地球,彌補過失。

3158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工程的影響,南路易斯安那州應對海水侵蝕的難度越來越高,土地因此持續流失。大部分關於路易斯安那州土地流失危機的報道中,主要集中於航空影像和已造成的破壞。通過這組作品,我想激發人們想像沿海環境的未來發展,以及人類對景觀操縱的極限。

1864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雖然鈾礦開採已經停止,納瓦荷族保留地仍然承受著採礦遺留下來的環境污染惡果。持續暴露於含有鈾元素的空氣令原居民的健康受損。

688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大量酸性污水肆意排進吉亞馬那的湖泊,當中含有銅、鐵、鋅、鉛和砷等金屬,污水慢慢吞噬這現已廢棄的吉亞馬那村落,令湖泊染成鮮艷而不自然的顏色。湖水酸度增加且受氰化物污染,破壞所有植被,令所有動物被迫流徙活命。當你看到村內教堂的塔樓從淤泥中破頂而出,而教堂的影子恍如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就知道環境破壞有多普遍。

2012 Decade of Change Single Image

我的作品圍繞着我個人與大自然的連結,令地貌成為尋找寧靜、孤寂和遏制的避難所。在這計劃中,我嘗試使用攝影媒界的物象性,操弄及扭曲景觀。通過這些暴力手段,我試圖暗示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從而質疑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係。

地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電話
3943 9632
電郵地址
mocc@cuhk.edu.hk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星期三、星期日,公眾假期及大學假期(12月24及31日,及農曆除夕):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