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紐特人北極求生記
北極圈周圍,散落住著因紐特人。極地荒涼,不但氣溫低至零下50攝氏度,冬季更是連續六個月不見天日;覓食之艱難,可想而知。
因紐特人一向被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指「吃生肉的人」,源自美洲原住民的語言,帶有侮辱性。他們當然不喜歡這個稱呼,改而自稱「因紐特」——「真正的人」。
因紐特人足跡遍佈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及格陵蘭,他們憑著冰屋熬過嚴寒的冬天。冰屋的設計非常複雜,由緊密排列的冰磚以螺旋形方式建成,屋內牆壁置壁架作寢具之用。冰磚導熱性弱,屋裏的熱量幾乎不能通過冰牆傳導到屋外。即使外面極度嚴寒,室內氣溫還能維持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雖然稱不上溫暖,但穿著獸皮衣服在冰屋內生活倒還算舒適。冰磚稍微融化再凝結會令冰牆如混凝土般牢固,能夠抵禦凜冽冰雪。
因紐特人以打獵維生,北極熊、北極狐和北極狼都是他們的獵物。動物毛皮是因紐特人禦寒的必需品,可用於室內保暖。他們慣常以狼的毛皮作衣帽襯裡以抵禦暴雪,及避免水蒸氣在衣服上結冰。
因紐特人因歷史因素而獲准捕獵瀕危動物,他們可在阿拉斯加捕獵海豹及一定數量的北極熊,春季時他們也會狩獵馴鹿和鯨。
氣候變化對因紐特人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隨著海岸線後退,他們須離開原居地。傳統的漁獵生活亦因為獵物數量減少而無以為繼,不少人要改以現成食物和劣等速食作正餐。
氣候暖化令北極的蚊子數量大增及細菌繁殖,也教因紐特人無法如以往般準確預測天氣和冰雪狀況,導致一些人被困浮冰,甚或丟了性命。隨著冰屋漸漸被磚瓦房屋取代,因紐特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已漸趨式微。